中西交融“大片”再现!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复排版广州上演

最新信息

中西交融“大片”再现!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复排版广州上演
2024-05-03 21:00:00
信息时报讯(记者黄文浩)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,同时也是马可·波罗逝世700周年,5月3日~5月4日,原创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载誉归来,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“重启”马可·波罗的故事,续写中意友谊。5月2日,剧组开放媒体探班。据介绍,此次复排邀请到王凯、周凡、王云鹏、刘颖、田浩江、冯国栋、戴宸等人气与实力兼具的歌唱家坐镇,由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,近200人的庞大演出团队再现这部美轮美奂的史诗巨制。
  5月2日,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进行带妆彩排。信息时报记者黄文浩摄
  《马可·波罗》是一部以中文演唱的三幕歌剧,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品,中演院线总制作、广州大剧院执行制作。其主创、主演团队来自世界各地,拥有不同文化背景,由中国当代诗人韦锦编剧,德国作曲家协会会长恩约特·施耐德作曲,首演版由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前歌剧总监卡斯帕·霍尔滕执导。2018年5月,该剧在广州大剧院首演,引发国际歌剧界高度关注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对这部剧给出了四星好评,美国古典音乐杂志美国音乐年鉴将其列入“2018年度中国十大音乐事件”。
  2019年,《马可·波罗》在意大利米兰达尔·维尔梅剧院和热那亚卡洛·费利切歌剧院上演。把《马可·波罗》“带回家”,不仅进一步密切中意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,也进一步加深了中意两国人民间的情谊。
  复排导演施晶芙是中央歌剧院导演,她认为,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,“这部剧讲的是外国人马可·波罗在中国的行记,对西方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吸引他们的题材。这部剧从故事、音乐到服饰、舞美不仅符合外国观众的审美,也打开了他们对东方的想象。”
  对于2024年复排版,施晶芙介绍:“复排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调整,让其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,音乐方面则加入了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特殊唱段。”
  指挥钱骏平则表示,“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丰富,既能听到中国的旋律,也能听见西方的音乐风格,中西乐器的配合也非常和谐。”他认为,“这部剧会是越听越觉得好听的剧。对我来说,歌剧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要有所谓好听的唱段,最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戏剧张力。”
  5月2日,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进行带妆彩排。信息时报记者黄文浩摄
  编剧韦锦对记者介绍,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在于,通过舞台角色的塑造,“让马可·波罗参与了中西文明交流沟通,成为一名参与者、见证者,而不仅仅是一名旅行者、旁观者”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剧中不少唱词意味隽永,令人印象深刻,如女主角传云向马可·波罗介绍南宋都城临安时唱道:“我的东方有千种风情,万方星月,微雨凝神,清风摇曳,暗香浮动,疏影飞鹤。”文天祥在诉说他的理想时唱道:“自己幸福不导致他人厄运,自家宫殿不赶走他人房檐,春归的脚步如期而至,繁花像爆竹响遍枝头。”在韦锦的笔下,歌剧这种西方艺术形式加入了中文的诗意。
  作为一部大制作,《马可·波罗》的舞美、服装看点满满。其舞台布景由一个直径14米的大转盘和近20幅投影卷轴组成,大转盘上是阶梯式的舞台,最高处高达6米。随着剧情发展,转盘转动,出现各种道具,卷轴升降,投影出不同场景,转动的舞台很好地表达出空间的变换和朝代的更迭,表达出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。
  服装方面,英国服装设计师艾玛·瑞欧特为《马可·波罗》设计了超过360套服装,用到1800件各色布料和配件,很多都需要人工缝制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设计师经过一年半的缜密构思、研究资料,还亲自到国内最大的影视服装制作基地定做,从布料的挑选到板式的制作也由设计师亲自把关。走进后台服装间,仿佛走进了马可·波罗所在的十三世纪,穿梭在撒马尔罕、元大都、杭州、热那亚,犹如经历了一场“穿越之旅”。
  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制作人、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表示:“《马可·波罗》是四五百人参与的一部大制作,复排本身不易,这次前三轮的很多演员重聚在第四轮演出的舞台上,大家都觉得非常难得。”5年前《马可·波罗》曾到意大利演出,通过国际交流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,展现中意友好交流,陈睿透露,未来有计划将这部歌剧再带回意大利演出。
(文章来源:信息时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中西交融“大片”再现!歌剧《马可·波罗》复排版广州上演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